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 设计技巧 植物客 暂无评论

  一、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二三十种,多的有六七十种。植物主要选用当地传统的观赏种类,一则可提高其成活率,二则体现地方特色。 
  按观赏植物学特性分类如下: 
  1. 观花类,花是植物中变化最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色艳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常绿和半常绿的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杜鹃、栀子、金丝桃六月雪、瓶兰、含笑等;落叶的有牡丹芍药月季白玉兰紫玉兰、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蜡梅紫荆、绣球、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等。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是园中花台上主要品种;海棠、紫薇姿态花色都美,山上、水滨、庭院都可种植;山茶和桂花常绿且耐荫,茶花色艳花期长,桂花芬芳,种植也多;蜡梅、梅花傲雪开放,是冬季观赏的主要品种。另外,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迎合着"玉兰春富贵"之吉祥意义,更被广泛应用。 
  2. 观果类,这类植物主要作为夏秋观赏用,或作为冬季点缀。常绿的有枇杷、桔子、南天竹、构骨、火棘;落叶的有石榴、花红、柿、无花果、构杞、枣等,其中枇杷、桔子果实金黄,味美,园中常作为专类园布置;南天竹、构骨、火棘红果经冬不衰,是冬季的重要观赏树种。 
  3. 观叶类,主要分为秋色叶类、彩色叶类和特色叶类树种。观秋色叶的有枫香、乌桕、银杏、槭等,观彩色叶的有红叶李、山麻杆、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红枫等,观特色叶的有八角金盘、棕榈、丝兰、瓜子黄杨等。其中槭树种类很多,叶色姿态均不尽相同,独植或群植都很适宜。 
  4. 林木、荫木类,是构成园中山林与绿荫的主要树种,常绿的有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朴、榉、槐、枫杨、楝、臭椿、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其中枫杨生长较快、冠大荫浓,园中应用很多。 
  5. 藤蔓类,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因其习性攀缘,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常用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凌霄葡萄等,其中紫藤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木香花清香秀丽,园中较多运用。 
  6. 竹类,四季常绿、姿态挺秀、不择阴阳,池畔宅旁皆可种植,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与松、梅同喻为"岁寒三友",在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紫竹、方竹、斑竹、罗汉竹、金镶碧玉竹、箬竹等。其中象竹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角,箬竹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 
  7. 草本及水生植物,草本常用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海棠、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虎耳草等,常植于花台;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 
   
  三、配植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用于桥头、路口、水池转折处,尤其适合小空间的近距离观赏,常作为庭院植物的主题,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槭树等。孤植作为树群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单调,丰富观赏内容,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前的银杏。 
  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孤植的树难以庇荫整个空间,为此还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才能与环境协调。厅堂前的庭院若植树两株,宜一大一小,忌完全对称,如拙政园玉兰堂庭院,共有乔木两株,一大一小,大者为玉兰,是院内主要观赏对象,小者为桂花,起烘托陪衬作用。点种宜疏密有间并保持均衡,忌排成一直线或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此外,还须配置灌木花草,作为点种树的陪衬。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从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点种与丛植本身就包含有疏与密的对比,而乔木与灌木也自然有主从差异,因而只要配置适宜,便可自成天然之趣。 
  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大面积的群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只是布置方式也不宜整齐划一,形体重复,而应做到大小、前后、左右相互呼应,错落有致。如怡园的梅林等,就是效果较好的实例。 
   
  四、具体植物配植详解 
   
  与建筑配合成景:建筑周边的绿化多起陪衬作用,选择树种应配合建筑的风格、形式,使其立面效果丰富,构图美观。建筑前面布置花木,宜选色香姿兼备者,并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影响通风与采光;临水的房屋,临池一面多不植灌木丛,大树也以不遮挡视线为宜,以方便欣赏水景;向外眺望的窗前多栽植枝叶扶疏的花木;走廊、过厅或花厅等处的空窗或漏窗是为了沟通内外,扩大空间,窗外花木限于小枝横斜,一叶芭蕉或几竿修竹,若隐若现,富于画意。 
  与山石配合成景:对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半以较高的落叶树和较矮的常绿树错综配植,其下再配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花。整个山林从远处看去,莽莽苍苍、青翠欲滴,山林内枝叶相接,浓荫蔽日。对于以石为主的假山,主要针对于湖石假山,为了显示山石峭拔,一般树下少植灌木丛,树木数量和层次亦少,一般选择姿态古朴的个体。与石峰石笋的配植力求自然、入画,以南天竹、迎春、芭蕉、竹子、红枫为多。 
  与水体配合成景:水池旁的植物配植,对丰富水面构图起着重要作用。池两岸配置的植物,形体、色调往往互相变换,产生有节奏的对比。池岸路边的花木配植以稀疏为宜,常间植几株乔木或少许灌木,丰富景面的同时又不遮挡视线。水面倒影也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观,荷花睡莲栽植都应控制其过度扩展,山下、桥下与临水亭榭附近,一般不宜栽植荷花。 
   
  五、结束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在植物造景上也是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这些对今日园林设计与民族特色园林创作仍然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转载请注明:植物客 »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