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 设计技巧 植物客 暂无评论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随着历史的推移,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都离不开树木和花草。最近几年,我国的园林建设比较注重植物的景观设计,强调植物的合理配置与造景,不同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能构成多样化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景观效果,为园林绿地增色添辉。 

   
1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应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以“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总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确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健康、生态的植物自然配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植物造景要求:一是应突出主调、主次分明、树种不宜繁杂,以免杂乱;二是应追求植物的最佳组合配置,布局优雅得体,组景构图层次参差错落;三是应突出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园林艺术的时代特征。 
 
2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形式 
 
2.1按照实用美的规律配置植物 
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娱乐、观赏的场所。植物应按照实用美学的原则来配置。例如,在靖江市龙潭公园,为了遮荫,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就在南北广场旁种植国槐、馒头柳、女贞等浓荫植物;为营造一个芳香扑鼻的环境,在北半岛绿洲景区大量种植山桃、月季等花木;为了划分空间,掩蔽墙体,在湖西景区采用黄杨、小叶女贞、冬青等植成绿篱;有些果树,如桃树、柿树石榴树等,既有果实,又有观赏价值,可采用群植、孤植等进行配置。这些配置都能引起游人的实用美感,形成实用美。 
2.2按照形式美的规律配置植物 
植物的配置形式,如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就是按形式美确定的造景方式,如用雪松、桧柏对植在现代规则式建筑的两旁,可体现对称的形式美;用姿态优美的大树木,孤植在大草坪的构图重心,构成园林主景,这又体现了一种均衡的形式美。园林绿化讲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植物造景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一原则。然而,在现实绿化中常见到有人一味地追求绿化率,追求绿化视觉效果,将分枝低、体量大的雪松种在狭窄的街道上;将本已狭小的活动场地改建成草坪;将承载力高的林地树木砍掉,换成承载力低的草坪。凡此种种,无不是植物造景中形式与功能的冲突,其结果常常是好看不中用,其原因是在植物造景中缺少以人为本的思想。 
2.3树群的群体美 
许多树木组合栽植便形成树群。这种形式既能体现树木的群体美又能体现树木的个体美。为了增加绿色效果,形成上、中、下立体绿化,多采用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树木群体,以充分显示植物群体的效果。这种群落配置不仅增加叶面积负数,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而且相对减少了占地面积。这种人工群落设计应遵循自然规律,在了解当地植被类型和自然群落的基础上,以乡土植物为主来设计群落层次和结构,大量应用耐荫草坪、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群落的稳定,使群落种植成功。 
2.4花坛的艺术美 
花坛是以草木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图案纹样的模拟造型,以花卉植物的色彩来吸引众人。每逢节日、庆典、花展等大都在城市中心广场、建筑物大门口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交叉广场中心布置大型立体图案花坛作为主景,以强烈的景观效果,烘托喜庆气氛。 
2.5草坪的绿色美 
草坪景观是草坪或与其他观赏植物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自然景色。因所用植物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和不同的情趣,同时与四周的景物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草坪景观的形成不是孤立的。由于设计意图不同而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常见的草坪植物有:沟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狗牙根、早熟禾、地毯草、马蹄金、宿根黑麦草、多花黑麦草等。 
 
3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涉及到美学、植物学等众多学科。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又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因此,植物配置与造景必须遵循如下原则:①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从业者应以包容的心态,允许各种风格的植物景观作品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超前、充满实验性,还是中规中矩、遵从传统,都应该接纳。另外,除了引进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外,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环境园艺、地域植物学、恢复生态学、动植物栖息园等新的理念,以适应新的时代造景需求。②要尊重自然。设计者在配置植物时,总要试图找回遗失在现代生活中的外在自然空间,使得自然的自我恢复和持续发展得到保证。因此,从业者必须尊重自然,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获得配置灵感,并师法自然,结合自然,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③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做植物景观时,必须注意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发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植物造景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的植物景观作品才有真正的灵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使用者的审美及心理需求。 
 
4植物配置与造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植物配置与造景存在的问题 
4.1.1目前用于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园林植物种类少。我国目前大多数园林中,作为园林绿地种植的植物不超过200 种。用于绿地常见的园林树种仅有雪松、悬铃木、香樟、圆柏、海桐等十几种;常用灌木只有红木、杜鹃、金叶女贞等少数树种;草本观赏植物贫乏,通常只有一串红、三色董、金盏菊鸡冠花万寿菊百日草等十几种,且大多从国外引种,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栽培不多。 
4.1.2侧重植物所营造的视觉艺术效果而忽视生态效益。在植物造景中人们习惯于侧重植物所营造的视觉艺术效果。有些地方一味追求景观的“欧陆风格”,不论场地大与小,都是一片草地,点缀几丛灌木、几堆小花丛,间或加上几株棕榈植物;或者在草地上由灌木、地被组成图案,讲究华丽,求大排场、大气魄。这种追求“开敞景观”的植物造景,其结果无疑使单位面积绿地的绿量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使绿地的生态效益也处于相对低水平发挥的状态。 
4.1.3存在着“一股风”现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主要体现为盲目引种和色块色带滥用。舍乡土植物而盲目引种求新,盲目从外国或外省购入新的品种。这不仅降低了成活率,而且影响了园林绿化效果,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资金。大树、古树盲目移植进城,不仅破坏了原地生态,而且造成绿化地景观的单一,成活率低。色块色带应用过滥,红木、杜鹃、金叶女贞的色块色带在植物造景中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植物配置缺乏一定的新颖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4.1.4 在绿量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极端。这主要表现为大草坪泛滥及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目前的植物造景,特别是城市广场绿化中,无处不是干篇一律的大草坪绿化模式,以求得“开敞景观”、“热带风光”等效果。其弊端 
众人皆知,究其原因,除了流行风气以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设计者缺少对绿量的重视。 
4.2 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对策 
综合考虑植物配置与造景在园林中的应用。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若干对策如下:①丰富园林植物。大力开发、利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攀援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创造园林景观:充分开发和利用 
园林植物野生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②重视生态效益。在园林建设中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 
源,又能形成优美的科学的生态景观。③规划、健全苗圃市场,避免苗木种类单一化和弓1种盲目化。④加强对外来植物物种,特别是具有入侵性质的植物物种的检疫、检测,避免其对本地植物群落和生态结构的破坏。⑤将绿量与绿地类 
型相结合。列入植物造景的考核指标。绿量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狭义的是指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广义的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环境内涵。⑥扩展植物造景、绿量等相关概念内涵,以便能适应新时代植物造景的需求。除引 
进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外,国外的环境园艺、地域植物学、野生动植物栖息园、恢复生态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 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发展趋势 
5.1 植物配置与造景强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植物配置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未来的植物配置与造景中将更加注重 
对市花市树的应用;注重园林埴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注重对乡土树种的运用。 
5.2 植物配置与造景将更加注重科学性。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植物配置将强调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绿地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达到 
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植物配置与造景将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营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并更加注重对植物环境资源价值方面的运用。 
5.3 植物配置大胆采用新品种.重视园林植物品种多样性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的种质资源库,园林设计工作者应担负起推广和应用植物新品种的使命,在丰富城市物种、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环境的生态平衡。 

转载请注明:植物客 » 浅议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喜欢 ()or分享